顯示具有 展覽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展覽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巴塞隆納首飾週特別報導- 阿根廷的當代首飾聯展 Sur o no Sur

                                                                                                                                                                                      本文小編-Heng Lee


巴塞隆納首飾週除了Joya Jewellery Art Fair 之外,同時間也有許多首飾展覽在當地藝廊或首飾賣店舉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阿根廷的當代首飾聯展 - Sur o no Sur


從展場遇到的阿根廷藝術家得知他們在位於巴塞隆納小巷中的 Gallery Siesta有聯展,查了地圖發現離我們住宿的
地方不遠,看了DM上面寫11點開門,於是悠閒地吃了早餐緩緩散步到目的西班牙的慵懶隨興從他們經營空間就可
略知一二,我們11點15分左右到時仍大門深鎖,只好到附近小巷子晃晃、逛逛小店,11:40再回去時看到鐵門拉了一半!
趕緊探頭敲門! 經營藝廊的是一位可愛親切的阿姨,她說她從阿根廷搬來西班牙已經近30年,整個空間精巧溫馨,跟她
的個性十分符合



Gallery Siesta 空間

展覽主題阿根廷和西班牙都是西班牙語系,即使語言相通但從地理文化的差異還是看得出兩國之間創作風格的不同,因此這個展覽期望用首飾打破國籍的框架,與巴塞隆納做一個鏈接並進行一場文化交流,接下來就好好欣賞這些阿根廷藝術家的作品吧!

左: Jorge Castañón  右: Eva Burton

 : Patricia Rodriguez  右: Mercedes Castro Corbat

 : Cecilia Hecker  右: Ana Weisz

: Gastón Rois  右: Eva Burton

小編十分喜歡這個展覽,以前不曾特別注意阿根廷的當代首飾,但經由這個展覽將他們聚在一起,發現他們的作品十分活潑有趣! 如果大家對這間藝廊或展覽有興趣不妨去他們的網站瞧瞧喔!

Galerie Siesta http://siestabcn.blogspot.tw/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中國藝術院校金工首飾科系畢業展特搜-中央美院篇

  本文小編-Heng Lee


一直以來台灣鮮少關注中國藝術院校金工首飾科系的發展,這次小編有幸到北京駐村兩個月剛好搭上他們的畢業季,因此就筆者的觀察將幾所北京一流的藝術設計院校的金工首飾專業科系畢業展在這裡為大家做個分享

這次參訪了幾所明星大學,看了研究所的畢業展也看了大學部(中國稱本科)的畢業展,小編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大學部的畢業展往往比研究生的精彩許多,後來跟當地的學生及教授打探之後,原來很多研究生念研究所是半路出家,混個文憑,而真正優秀的本科生不是投入職場就是出國深造,而一流大學的本科生是全心投入二到三年去發展自己的畢業創作,因此大學畢業展可看度較研究生畢業展高出許多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藝術學群的第一志願-中央美院,每年有成千上萬的藝術科班的學生想擠進中央美院的窄門,因此能夠進入中央美院必定是人中龍鳳,而中央美院的首飾專業每年只錄取8-12位(大一升大二時會選填專業),隨著金工首飾在中國發展越來越茁壯,想進入首飾專業得先經過術科審查及面試,所以機會得來不易
在滕菲老師的帶領之下,中央美院發展當代首飾已十年有餘,2010年舉辦的十年有聲-國際當代首飾展更是奠定中央美院在當代首飾領域中的學術地位,除了滕菲老師之外還有張凡老師劉暢老師及剛從伯明罕珠寶學院畢業歸國的劉驍老師一齊主持當代首飾工作室,除了在校學習之外,也協助學生出國見習,去年首度與美國Cranbrook藝術學院金工系的學生一起在荷蘭當代首飾藝廊Marzee舉辦交流展,更是拓廣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這些成果都體現在學生的畢業作品上

這次央美本科畢業展主題叫''最好的時代''(從命題就展現強國學子對未來的企圖心及無限積極的正能量)而據說展場今年也全新規劃,大規模的改動原有建築的格局,讓整座系館成為專業的展場,還破天荒讓首飾專業在一樓展出,可見當代首飾在央美設計學院已逐漸佔據主流位置




最好的時代-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畢業展覽現場

久聞中央美院在中國位居當代首飾領軍地位不過親眼看到這些大學生的作品還是讓小編我驚訝不已,不管質跟量都超出一般大學生的水準,跟一路帶領他們的劉驍老師討論得知它們的畢業創作完全是由學生發想,然後訂一個命題,從材質實驗、文獻調研一直到實際製作環環相扣,最後製作5-10件作品及一篇小論文,而由於這屆畢業生是第一屆跟Marzee有合作項目並實際走訪歐洲參訪交流,因此可以發現學生的作品在材質及觀念上都有受到歐洲當代首飾開放創新的影響,比較活潑多元,以下小編選出心目中的 TOP 5 跟大家分享!




張冬雨
給首飾一個開關/ 、黃銅、壓克力、磁鐵、現成物噴漆

張冬雨提出自身對當代藝術首飾的一種見解:首飾的佩戴與否表現了人的狀態,那麼首飾在佩戴中與未佩戴應具有不同狀態。為了強調這種變化,她用兩種相反的視覺效果來對應“ON”與“OFF”,並利用理性知識使其結構上達到靈活轉換。它是一套有些“彆扭”的首飾,像強迫症般保持整齊對稱的狀態時,它無法佩戴,佩戴時,因為改變微小的結構便會出現視覺上的不和諧。要麼帶著,要麼看著,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它是一套“會動”的首飾,佩戴者通過拼裝,歸類,旋轉這些動作來實現佩戴,人在參與中與首飾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改變它的外在形態。與此同時,人也在被首飾的狀態而改變。首飾的開關即人在佩戴中的作用。


程亞西
銀.Silver/ 銀

程亞西研究在首飾設計中最基本的製作材料——銀。將純銀材料作為研究主體,結合車花工藝,用一種極端的視覺呈現打破甚至混淆觀者對常規材料與工藝的普遍認知。試圖挖掘材料自身作為主體參與到首飾藝術的創作與實踐中,強化其生命力的同時引出觀者對同一材質不同視覺呈現帶來不同價值判斷的思考。



廖文宇
/ 輕木片石膏不鏽鋼

廖文宇通過對金縷玉衣形體語言的運用,來呈現意識領域給我所帶來得輕鬆,愉悅的事物及形態。並通過時尚,豔麗的視覺語言來呈現原本嚴肅,莊重的題材,讓人們在把玩的過程中實踐首飾配戴的意涵並感受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如同為內心裹上一層精神薄紗,來觸摸自己的靈魂。


孫婧瑤
生·析/ 玫瑰、線、黃銅

孫婧瑤毀滅來表存在感,以凋零來孕育萌芽,重塑金屬的纖長他作客體來穿個整體;重構花瓣的脆弱,她作主體來生植物的力量。兩者互表裡,共同來表達瞬與永恆個互矛盾又互為轉化的哲學概念。孫婧瑤運用幾種材感和視覺隱喻的不同中造出一種生命的呼吸感,柔卻強韌弱又硬,比例變化完成了生命體建構的一。


張菁菁
22-49/ 織品棉線布料塑料不銹鋼

張菁菁從個人情感出發作品描述她與母親的關係將母親對她的過份依賴轉化為創作動機一系列的作品中能看出作者想擺脫母親的牽掛並發展成各自獨立的形體發現生命個體獨特的個性與美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展覽 | 北京】: 溫度-台灣當代首飾聯展




傳統工藝不只用手工打造精美的東西,而是職人在其中賦予靈魂與誠心誠意。    -喜多俊之

許多人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就是溫暖的人情味,四面環海的島嶼特性與不同族群生活共存,建構台灣多元開放、兼容並蓄的民族風格。

台灣當代首飾發展已年有餘,自由不受限的創意奇想,行走穿梭於不同媒材的碰撞試驗,近年來在國際展賽中表現不俗,成就台灣當代首飾的百種風貌!這次紅鼎藝術特別邀請台灣首飾藝術家李恆策劃了這檔''溫度-台灣當代首飾聯展'',集結了台灣16位首飾創作者,有的自國外學成歸國、亦有在台灣自立成長,他們將不同的生活體驗透過雙手與不同媒材對話,創造出一件件有溫度、有文化的首飾作品。

16位參展藝術家:

葉玟妙


許鶯薰


李恆

吳采軒
蘇筱婷


劉晏甄


林蒼玄

陳映秀

羅硯澤

趙永惠

曹家誠

郭宜瑄

謝宜庭

謝俊龍


廖建清

蔡依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展人李恆
展覽地點:紅鼎藝術首飾廊 北京朝陽酒仙橋2798藝術區
展覽時間2014621 75| 10:00-18:00
開幕暨講座2014621下午三點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台灣 | 展覽】: 5/20-5/30「 起.點 Begin form dots」 -趙丹綺粟紋法創作個展


   趙丹綺  Tan-Chi Chao

           學歷:

           倫敦大都會大學(原倫敦市政廳大學) 應用藝術及視覺文化碩士
           倫敦大都會大學(原倫敦市政廳大學) 金銀器、珠寶及相關工藝學士後證書

           現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重要經歷:
          英國皇家寶石學會珠寶鑑定院士(FGA)
          重要工藝競賽評審委員
          金銀細工技能檢定命題與監評委員
          多件作品選錄於Lark books 500系列專書
          第八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首獎
          2013 「第一屆韓國首爾國際珠寶藝術展」南韓首爾弘益大學當代藝術館
          2013 「穿出時代的容顏─典藏織品金工特展」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2012 2012當代女性金工藝術展」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2011 「互動‧創新─2011國際金屬藝術展暨學術論壇」展覽 中國,北京
          2010 Sailing to the Future」中、日、韓當代金屬藝術展 奈良,日本

         專書著作:
       「玩‧金‧術 金屬工藝入門」
       「無花無銀不成姑娘- 黔東南施洞地區苗族銀飾」

       專題講座 「起‧點─栗紋法創作」             

       從栗紋法歷史、技術原理的介紹出發,到起‧點創作理念分享。

        地點: 輔仁大學藝術學院 輔仁藝廊
        時間: 2013.5.20 ()- 5.30 ()
                  9:00am – 17:00pm (週日休館)
        開幕時間: 2013.5.22() 12:10pm
        講座: 2013.5.22() 13:30pm

        更多活動資訊請看輔仁藝廊: http://www.finearts.fju.edu.tw/gallery/news.html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台灣 | 展覽】: 5/11~ 6/30 『腦內風景』陳君岱個展

[腦內風景] 翻過時間與書頁陳君岱藝術創作個展



風與時間是看不見的,唯有藉由物體的變化得知風與時間已經過。藝術家陳君岱以舊書本,經由刻意安排的書頁與角度調整出種種形狀,好似風吹動著紙張,時間也隨著紙張流動,而當紙張靜止不動時,似乎也意味著時間的停滯,利用書頁與風的互動,來捕捉風的動態和時間的流逝。

陳君岱刻意將時間靜止,其實她所想要傳達的並非時間的本身,而是在時間當中所累積的記憶;書本本身是帶有時間暗示以及個人當下的思緒,有時我們從書中得到的體悟也是十分感性且影響著情緒的。不論是時間、書本抑或是記憶,都與人的情感有直接關聯,因此與其說陳君代的作品再表達時間,到不如說是在描述情感,利用靜止的書頁,將時間停止將情感保留。

人的一生好似一本書,時間則像是雙手隨意的翻動書頁,紙張被風一頁頁的翻動著,就這樣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人事物,藝術家時常感嘆也許最美好精采的一頁已經被翻過了。但人們當時並不知道這就是最美好的一段,漸漸的風與書頁成為我們的人生,有時多希望時間能靜止,讓我們能停下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章節。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執行單位:金車文藝中心
活動時間:2013/05/11() ~ 2013/06/30()開幕茶會:20130511 下午15:00開幕活動:藝術家現場導覽
活動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空間 (臺北市承德路31314)活動聯絡:02-2595-9650 王先生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台灣 | 展覽】: 5/11~ 6/30 『Transition 過渡』白色物件-歐軍佑金工創作展


去除和拆解功能性,進而探討物件的本質
過渡]白色物件-歐軍佑金工創作展




[去除和拆解功能性,進而探討物件的本質]

是藝術家歐軍佑創作當中最想要傳達的概念,作品以簡單色調,搭配有機或幾何造型為主。利用金工材質,將作品的功能性完全去除、拆解或重組,並給予某些暗示性符號,造成視覺上似是而非的混淆,讓觀者重新思考金工作品的功能。企圖一改一般大眾對於”金工”等於”飾品”,或是直接與”珠寶設計”作連接的刻板印象。

不是科班出身的歐軍佑,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金工媒材,認為金工是一個能使人專注且著迷的事物。加上個人偏好,歐軍佑從小就對社會科學以及哲學性議題感興趣,長時間的自我探索,觀察他人也觀察自己,並藉由閱讀與日常生活中的體悟增加其作品內容的豐富性。也因為這樣,在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歐軍佑特別重視觀念的呈現。喜愛金工創作的歐軍佑發現,一般民眾很容易將金工這樣的材質,直接和飾品畫上等號,於是漸漸的在腦中浮現 [為什麼”金工”不能單單是個不具實用性的藝術品?] 這樣的想法,進而開始單純的創造”物件”。

展覽當中所呈現的作品,乍看之下與一般金工飾品沒有什麼區別,仔細看便能發覺該物件並不具備實用性。就在觀者確認該作品只單單是個物件後,卻又能發覺他特有的暗示,造成視覺與認知上的混淆。

本次展覽 [過渡]白色物件-歐軍佑金工創作展,就是希望能藉由金工的材質,表現出純粹的物件;進而拉開金工與飾品的距離,使觀者去思考物件本身是否需要具備其特殊的功能性。



活動名稱:[過渡] 白色物件 - 歐軍佑 金工創作展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活動時間:2013/05/11(六) ~ 2013/06/30(日)
開幕茶會:2013年05月11日 下午15:00
開幕活動:藝術家現場導覽
活動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空間 (臺北市承德路3段131號4樓)
活動聯絡:02-2595-9650

歐軍佑個人部落格http://oujiunyou.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