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MAD about Schmuck'青春熱血的流動展覽

Schmuck 2014 - 場外小展覽之 MAD青春熱血的流動展覽
                                                                                       
               
本文小編: Miao




他們的行動很令人熱血沸騰吧! ‘他們是一群來自比利時兩間大學院校(University College of Limburg University College PXL)合作的學院,’The Media, Arts and Design faculty’正在就讀碩士班的學生。從去年年底開始為自己的Schmuck之旅籌措經費,終於在今年順利成行,而展示的方式就是由他們自己背著作品,以行腳的方式走遍Schmuck週,是流動藝廊來著的。 我想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是場地的費用高昂,或者他們沒有籌措到足夠的費用。但這都無損他們想來參加的勇氣!



他們一切所需的道具,盡量純手工自己來,等活動道具齊備和Schmuck周的到來,很勇敢的走上街頭,主動造訪各個展覽、勾起群眾的好奇心並與大家交流。

當我正在好奇這群背著殼的展覽到哪了?我該不會錯過了吧?的同時,他們就來造訪啦!(事情總是神祕吶…)




他們前來拜訪,小編訪問了其中的男生,小編問他:「其他人都背著自己的首飾,那你的在哪裡?這個按鈕有什麼功能嗎?(因為只有他背的是銀灰色的殼,而殼上有個紅點按鈕。) 他說: 「你可以試著按按看。」大方的邀請我試試。於是我就按啦! 他則很戲劇化的抖了一下。我對於他近乎誇張的肢體表達大笑後接著問了另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這樣啊?!」覺得他多麼奇怪也多麼成功,雖然我還不明白他的意思。他解釋說這個構想來自於陌生人之間,他想做個什麼讓人之間能自然的開起話題,於是製作一個按鈕,象徵是一個可以開啟陌生的環境或人、讓彼此自然交流的開關。

他另外有製做一個小(多了)的項鍊! (是否太幽默XD
而小編覺得,這實在是呆透了也棒透了((笑昏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前往日本伊丹美術館的路上 (上) {美術館花絮和伊丹珠寶學院工房側拍}

                                                                                                                       小編miao                                         

關於日本伊丹國際當代珠寶競賽

這是一個由日本伊丹工藝與美術館所主辦至今第14屆的國際工藝展,今年主題為珠寶」,另外酒杯酒器」這個主題互相輪替,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們投件到日本伊丹參與競賽。

開心之餘,小編將會把伊丹之旅分為上下集,今天登場的是美術館花絮」與「伊丹珠寶學院工房側拍! 下集則將分享其他得獎與入選者的作品照片,是伊丹館方網站所沒有的遺珠們。



美術館花絮-舊石橋家


經過車站站務員五分鐘保證到達的不久右轉就是囉!(好緊張!)

頒獎典禮的房子外觀是兵庫縣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町屋建築(17世紀),屬於舊石橋家住宅,但房子內部部份已被改造成美術館辦公室、金工工作室、展覽室、和美術館商店囉! 只有小小一部分被保持原樣,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雖然舊房子裡有現代化的部分,但感覺兩者融合的相當好,有一種傳承的感覺。

舊石橋家的外觀,內部現在為美術館所用

老房子聞起來有好香的榻榻米草味~

v
展示著一些關於房子的舊文物
承辦競賽的伊丹美術館館方,完全讓人感到他們從一開始聯繫到頒獎典禮的策劃的重視,包括參賽者必須寄送實體到美術館、重要人物的邀請、評審們的出席、和安排讓現場氣氛更美好的三人室內管樂團。

伊丹感覺是個寧靜小鎮,但開幕前竟然湧現小小人潮!



該不會是要站上台吧!? (沒錯!)

典禮開始前湧入的觀眾們


伊丹珠寶學院工房側拍

會後很開心的上樓參觀,(有心人)必去景點金工工房! 這間定期開課的金工工房就藏匿在樓上! 小班教學的工房,別小看它麻雀雖小,可是五臟俱全呦! 日式的金工桌、日式的銼橋、整齊排列的槌子工具們等,馬上讓有心人想念起學校呀…..

感謝工房的同學們大方給照照片兒





離開工房,經過舊石橋家住宅下樓到美術館商店,往後繞來到美術館中間的小庭院裡,整齊杷梳的日式山水,一下子就讓人寧靜了~





如果你來到可愛的伊丹,請別錯過這個小而美的美術館和展覽喔!

ITAMI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Jewellery Exhibition
地址: The Museum of Arts & Crafts ITAMI
5-28, Miyanomae 2-chome, Itami, HYOGO 664-0895
展覽日期: 1116~12232013
網址: http://mac-itami.com

email: crafts.itami@silk.ocn.ne.jp 


更多其他得獎與入選者作品照片下集見囉!see you soon!:)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當代工藝展 Im Dialog mit dem Barock - 穿越巴洛克之傳統與當代的對談(下)

  本文小編-Heng Lee

當代工藝展 Im Dialog mit dem Barock第二篇終於上刊,如前篇所述巴洛克風格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而從這次策展人挑選的首飾作品看來,參展藝術家所使用的材質風格、形式語彙來看都不難看出巴洛克風格的特點。由於主辦單位是慕尼黑手工藝協會,因此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是過去在TalenteSchmuck的常勝軍,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大師新秀的作品吧!

剩下的兩間展廳將小型雕塑物件、器物與當代首飾混雜放置於林立的展台及玻璃櫃中,與前面幾間展廳強調作品與空間的互動相比之下顯得四平八穩,不過也因為這樣,每件作品各自表述詮釋當代巴洛克的思維,讓觀者細細品味作品本身的魅力,接下來小編就將展品分成小型雕塑物件、器物與當代首飾兩部分呈現給大家欣賞。




展覽中的小型雕塑物件與器物一方面在表面上施以裝飾圖文,外型以戲謔誇張的表現手法突顯巴洛克風格幽默的一面;另一方面則表現巴洛克風格的華美富麗及扭曲的線條與室內裝潢有異曲同工之妙,裝飾美觀凌駕於實際功用之上。

   Chris Antemann(美國) 及 Claire Partington(英國)用荒誕扭曲的手法創作,令人莞爾

Porzellanmanufaktur Nymphenburg(德國)及Katsuyo Aoki(日本)不約而同將骷髏頭用裝飾圖紋美化
有種視覺衝擊感


                     Babette Boucher(法國/德國)用象徵生命的蛋殼詮釋死亡的骷髏頭,有種卡漫風格的趣味感

       Ned Cantrell(美國) 對隨手可丟的紙杯進行大改造,讓他們有提高身價之感及 David Clarke(英國)賦予廢棄的
                                                           容器新的容貌,讓他們感覺有了生命

    Wiebke Meurer (瑞士) 用裝飾花紋建構出餐具組,雖然不切實用,但是看了的確讓人想要來一客宮廷下午茶呀

  終於!!全篇的重點即將在以下揭曉,想必大家一定跟小編一樣等不及了吧,當時在看整個展覽時因為沒有照著動線的關係,最後才逛到首飾區,有種好酒成甕底興奮感,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這些寶貝吧!

談到巴洛克風格在首飾領域的探討,珍珠有著絕大部分的曝光率,因為巴洛克本質上的意思就是變形的珍珠,因此不管是直接使用珍珠融入創作或以擬物的方式用不同材質詮釋珍珠的意象都非常引人入勝


  Anya Kivarkis (美國) 慣以直視角度解構16.7世紀古典繪畫裡人物配戴的飾品,看一下對照圖,你能看出這些銀製珍珠是佩帶在小女孩的哪個部位?


 Sam Tho Duongs (德國/越南) 的這組作品入選2013年的Schmuck,他將現成廢棄塑料結合淡水珍珠及各色瑪瑙珠化腐朽為神奇製成如巴洛克時期的誇張領飾,細節非常精美

Alexandra Bahlmann (德國) 將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首飾用當代的素材轉化,十分具有現代科技感

Anna Rikkinen (芬蘭)的玻璃大珍珠項鍊既有巴洛克風格的誇張感,及吹製玻璃富有生命力的線條

另一個巴洛克風格在首飾領域的應用,就是華麗的裝飾素材及材質,藝術家們運用室內裝潢的元素.家飾的材料及動物的毛皮及骨骼,增添巴洛克應有的戲劇張力及荒誕華麗,在接下來的作品中你可以慢慢發覺

Jennifer Trask (美國)運用古典畫框的裝飾元素並用死去動物的骨骼創造出華麗並富有生命力的首飾

Iris Nieuwenburg (荷蘭) 透過巴洛克時期的室內場景,擷取富有特色的裝飾物轉化成首飾作品,這些可愛的小飾品讓你有來到袖珍博物館錯覺

在巴洛克時期的建材中,大理石被大量的運用Ulla Ahola (芬蘭) 也使用大理石來創作,套入古典首飾的範式,非常優雅氣質出眾

Märta Mattsson (瑞典) 以動物毛皮製成蝴蝶結蕾絲胸針,衝突的效果帶來頹廢的華麗感


Vera Siemund (德國) 也是將巴洛克時期權貴喜歡的首飾範式如肖像項鍊.寶石項鍊等突顯放大,轉化材質


Fumiki Taguchi (日本) 是 2013 Schmuck Herbert Hofmann獎的得主,當初看到照片就覺得很驚艷,這一次能看到實品實在讓小編佩服的五體投地,所有的細節都令人目不轉睛,單用銀的材質表現出巴洛克時期奢華的鑚飾,實在令人驚嘆!

Karin Seufert (德國) 也是用銀建構出古典珠寶的樣貌,不同的是她將銀硫化處理,均勻的黑色增添了神祕的氛圍


終於!!落落長的當代工藝展 Im Dialog mit dem Barock到此介紹完畢,希望沒讓你們失望~對此展覽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Galerie Handwerk Facebook 觀看所有作品!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當代工藝展 Im Dialog mit dem Barock - 穿越巴洛克之傳統與當代的對談(上)

    本文小編-Heng Lee


‘’Im Dialog mit dem Barock’’ 是今年秋季由德國慕尼黑手工藝協會所策劃以巴洛克風格為主要基調的當代工藝展。

「巴洛克(Baroque)」原指的是一種形狀不圓且變形的珍珠,後來藝術史家卻以「巴洛克」來稱呼十六世紀矯飾主義時期以後,與十八世紀洛可可時期以前的歐洲藝術風格。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流動感、戲劇性及誇張性等特點,常採用富於動態感的造型要素,如曲線、斜線等。而當代工藝不管在造型表現及藝術家的情感投注都常與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相呼應,這個展覽集結了三十六位來自各國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媒材及形式各自表述巴洛克風格在當代工藝上的迷人風貌。

這次展覽除了精采絕倫的展品外,最大的賣點就是選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施萊斯海姆宮(Schloss Schleißheim)舉辦,這間皇宮是巴洛克時期所修建的皇家花園別墅,有東西(新舊)兩座宮殿,建築物四周景觀有廣場、庭園、噴泉、雕像等,十分氣派;皇宮內部裝飾華麗,樑柱及牆壁都有雕花作為裝飾,古典的式樣和及誇張的曲線並用,挑高的空間及寬敞的樓梯更顯現出巴洛克時期極致奢華的風格,現在這座皇宮別墅已列為德國巴伐利亞國家級宮殿,主要展示巴洛克時期的創作,這次特展則在新宮舉行。

  施萊斯海姆宮(Schloss Schleißheim)外觀

                                                    施萊斯海姆宮(Schloss Schleißheim) 新宮,也是本次展覽的場地

有別於一般的展覽空間簡潔、採光充足,‘’Im Dialog mit dem Barock’’選在這麼金碧輝煌的場地舉辦就是要讓觀者能夠對應新舊巴洛克風格的異曲同工,當代的工藝作品在畫樑雕棟的宮殿中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與空間產生穿越式的對話,讓人完全沉浸於巴洛克式的華麗氛圍裡。



 宮殿裡的巴洛克式的華麗雕飾及裝潢設計

                                                                            宮殿裡收藏巴洛克時期的畫作及壁畫


這次展覽共分成兩層樓,展品擺設也別具心思,比較大型的雕塑物件、服裝及日常生活器具依不同屬性被分配到不同具有情境的展間及迴廊裡;而較為精緻的首飾及小型陶瓷、玻璃雕塑則集中在完整的空間裡展出,以下就跟著小編來瀏覽一下各個展間吧!



Ferry Staverman(荷蘭)的紙板雕塑宛如室內噴泉與窗櫺光影及華麗壁飾在午間演奏一場美妙的三重奏

Karl Fulle(德國)的陶瓷雕塑扭曲及凝結動態的瞬間完全體現了巴洛克的藝術風格

Shauna Richardson(英國)活靈活現的兩隻猴子看似要大鬧這美麗的臥房

英國時尚教母Vivienne Westwood運用古典的飾花及當代的剪裁跟展間牆上的壁紙裝飾連成一氣,完美呼應

Barbara Nanning(荷蘭,左上)及Gerold Tusch(奧地利)具有有機線條的容器宛如被賦予魔力有著無限的生命力

Sonngard Marcks(德國)的作品放在長廊上你分得出來哪件是18世紀的花瓶嗎?

Maria Volokhova(德國)帶點黑色幽默的容器是否讓你聯想到某一章巴洛克時期的畫作?

Jeroen Verhoeven(荷蘭)在這件家具設計的內部展現誇張的扭曲及流線感,營造一種扭曲及超現實的空間


在以上的展間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空間裡可能只放了一兩件作品,因此作品與空間可以有完整巴洛克式的對話及互動,而剩下的兩間展間主要展是一些小型雕塑工藝器物及當代首飾,期待嗎? 我們下回分曉